百链千企在行动|卡斯柯:从专利数量转向价值深度,从单一竞争转向产业链共赢


作为中国轨道交通产业的领军主体,卡斯柯依托“国家企业技术中心”、“上海轨道交通无人驾驶列控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协同创新科研基地,紧扣市场需求,不断突破轨道交通行业技术瓶颈,深度融合低空及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通过“专利组合布局+国际标准制定”,全面培育智能运控专利密集型产品,持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并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框架的战略指引下,带领全产业链加速“出海”,带动配套产业在全球规模化应用,推动产业链增值逾百亿元,实现从“中国制造”向“国际方案”的跨越式发展。


市场需求导向的IPD开发准则

智能运控产品开发采用IPD集成产品开发模式,在产品立项前市场代表、开发代表及财务代表通过多维度的市场洞察,系统化开展涵盖需求侧分析、场景化研究、行业趋势研判及竞争态势评估,通过量化评分模型与风险收益测算,基于该产品短期效益与长期竞争力可观的市场前景,公司产品战略决策委员会批准产品立项开发。


落实重点科研项目专利导航制度

公司针对重点科研项目实行专利导航制,智能运控产品是实施重点科研项目专利导航制的项目之一。由副总裁挂帅,设立专利导航工作组,产品中心、科技管理部、财务部、法务部、市场部及外部专利导航分析专家共同推进重点科研项目专利导航的实施。通过产品技术图谱建立、专利信息挖掘、技术路线图匹配、竞争格局分析等,明确创新路径、提升研发效能、抢占竞争主动权。


强化研发投入与技术攻关

公司每年以不低于销售收入10%的研发经费持续投入智能运控产品研发,同时由各产品线首席工程师、高级资深工程师组成联合技术攻关组,合力攻关疑难技术问题。并依托“智能运输管控及服务一体化关键技术研究”、“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故障下的高效应急处置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应用”、“基于BIM技术的设施设备运维可视化研究”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地方“揭榜挂帅”项目,借力国家与地方资源,突破多重主动防护、故障情况下的运行图智能调整等数十项“卡脖子”技术。


专利规划与布局贯穿产业化全流程

智能运控产品化开发中,专利规划与布局工作深度嵌入各环节。包括立项、方案设计、开发、测试验证、量产、销售运营等阶段,通过技术图谱构建、专利检索与预警分析,专利挖掘及图谱输出、专利组合布局等知识产权实施方法,围绕核心算法等创新点布局重点专利超过100件,针对关键技术形成10多个专利群组,同时针对海外销售国进行知识产权风险分析,制定风险防范预案,并布局海外专利57件,商标16件。


知识产权全生命周期管理支撑

卡斯柯从2016年开始全面开展知识产权标准化建设,覆盖知识产权的战略、创造、保护、运用、风险管理等全生命周期各个维度,以支撑专利密集型产品培育。2017年公司率行业之先通过国家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2024年获轨道交通行业首张IS056005创新与知识产权管理评价4级证书。公司配置了知识产权数字化管理系统、专利检索系统、文献查询系统、制定了专利分级分类代理、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考核等管理制度,通过“信息化手段+制度建设”全面提升知识产权管理质量。

在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支撑下,近年来智能运控产品相关专利质量大幅提升,发明专利授权率超80%,海外授权专利及商标突破20件,技术优势进一步增强。


主导国内、国际标准制定

根据智能运控产品战略需求,公司在“一带一路”沿线市场及欧美日传统强国实施差异化布局,近三年在海外10余个重点目标市场完成专利布局逾50项,同时深度参与国内、国际标准的制定。作为首批中国成员单位主导编制IEC SRD63302《智慧城市智能运营中心》国际标准,通过“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全球化”的三级跃升路径,推动智能运控技术标准走向世界,极大地提高了公司在海内外市场影响力。


构建专利密集型产品培育体系

作为“上海市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公司建立了完善的高价值专利培育机制,成立了高价值专利培育管理委员会,发布了《高价值专利管理办法》等相关制度。在此基础上,以智能运控专利密集型产品培育为抓手,创新实施“六维联动”专利密集型产品培育工程:以专利导航为战略罗盘,精准定位智能运控领域技术制高点、通过深度技术挖掘形成多维度布局策略、采用分级代理与高质量撰写管控专利申请质量、建立动态侵权预警机制防范法律风险、通过专利运营与产品上道试验完成产品商业化验证、依托“专利池+商标矩阵”促进产品市场推广。


组建产业知识产权创新联合体

为加速智能运控等智慧交通产业关键技术突破与高价值专利转化,卡斯柯借助产学研用机制牵头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地铁维护保障有限公司、上海申通地铁股份有限公司、杭州祥元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超过30家单位组建了“智慧交通产业知识产权创新联合体”,通过“协同创新、资源共享、风险共担”的模式,构建了覆盖需求导向、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应用的全链条创新生态,实现了技术攻关与产业升级的双重目标。


引领产业链开拓海外市场

作为上海市第一批总集成总承包链主企业,卡斯柯创新打造“链式出海”新模式——以EPC总承包为载体,整合上下游数十家本土供应商形成“联合舰队”,实现从单一设备出口到“系统解决方案+全生命周期服务”的价值链升级。依托公司构建的“链式出海”新模式,智能运控产品在海外市场得到广泛推广,成功签约了迪拜蓝线项目、孟加拉帕德玛大桥铁路连接线项目、墨西哥瓜达拉哈拉4号线、亚的斯亚贝巴东西线&南北线等十余个项目,带动国产轨道交通软件、硬件、数据库、网络通信及信息技术服务等核心环节出海,带动产业链增值超100亿元。



点评:从“专利数量”转向“价值深度”,从“单一竞争”转向“产业链共赢”


卡斯柯自实施“百链千企”专利产业化推进工程以来,以产学研深度融合、知识产权创新联合体、产业技术基础共同服务平台等创新生态为抓手,通过专利组合布局和深度运营,积极培育智能运控专利密集型产品,发挥链主企业引领作用,充分整合产业链优质资源,推动智能运控标准体系重构与全要素赋能,带动产业链强联增效,实现“创新、专利、产业”三链融合,取得了显著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


卡斯柯以“专利筑基、产品赋能、企业引领、产业共荣”的战略模式,构建“需求导向-技术研发-专利布局-产业应用”创新机制,推进产业链共同发展,实现从“技术孤岛”转向“生态主导”,从“专利数量”转向“价值深度”,从“单一竞争”转向“产业链共赢”,形成了链主企业主导、产学研深度融合、专利标准支撑、产业链协同“出海”的示范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