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城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面向人工智能应用的神经网络处理器关键标准研究与芯片验证”,成功突破神经网络处理器领域三大核心技术壁垒:基于先进检测架构的芯片性能动态评估技术、面向复杂场景的目标检测算法优化模型以及高密度集成芯片的多模态热管理解决方案,相关研究成果已形成发明专利集群。研发成果转化为擎天GF7280 V5 AI训推一体机和擎天EF723芯片,广泛应用于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数据中心等领域,支撑AI技术落地和行业数字化转型。截至2025年上半年,项目创造直接经济价值十亿元,推动了国产芯片自主化进程,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发展,产品具备替代英伟达 Jetson 系列和 Tesla 系列的能力。
产学研全过程合作模式创新
深度合作机制建立:与中南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和中科院等顶尖科研机构建立长期战略合作,构建“企业出题、高校解题、市场验证”的协同创新模式。通过共建联合实验室、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实现技术研发到市场应用的快速闭环,显著提升技术转化效率与成功率。阶段性成果评估与反馈:建立科学化的项目中期检查和成果验收机制,定期评估研发进展与市场需求的匹配度,动态调整研发方向与资源配置,确保技术研发始终围绕市场需求展开,最大化成果转化效率。
专利产业化制度完善与创新
专利布局与战略规划:围绕国产智算底座产业与技术痛点,制定前瞻性专利布局策略,对现有核心技术进行全方位保护,并通过对芯片设计、性能评估到场景应用开展技术预见性分析提前布局未来技术趋势,构建坚实专利壁垒,为企业长期竞争力提供保障。内部专利转化激励机制:设立专利转化专项奖励基金,对成功实现产业化的专利团队给予物质奖励与荣誉激励,激发企业内部创新活力,形成“研发-转化-收益”的良性循环。
许可策略与产业链协同
灵活许可策略:分对内、对外转让两种形式,针对不同市场与合作伙伴,采取独家许可、普通许可、交叉许可等多种模式,快速扩大技术应用范围,加速市场渗透,同时通过差异化许可策略最大化专利价值。产业链协同:通过与高校、科研机构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深度合作,推动擎天GF7280 V5 AI训推一体机适配DeepSeek R1系列模型,并兼容多种GPU算力卡(如NVL20、天数BI-V150及沐曦C500),构建开放的AI芯片生态圈,加速技术成果的规模化应用。
通过构建一栈式神经网络处理器开发平台及系列关键技术平台,实现了高性能、高通用性和高能耗比的AI解决方案,为人工智能技术的产业化应用提供了可复制的模式。产品具备替代英伟达 Jetson 系列和 Tesla 系列的能力,推动了国产芯片自主化率提升20%,为芯片领域的自主创新树立了标杆。通过缩短开发周期、降低开发成本,显著提升了AI技术的落地效率,为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数据中心等领域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撑。项目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发展,创造了超1000个就业岗位,促进了人工智能技术的普及与推广,为其他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和专利转化提供了宝贵经验,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意义:专利产业化制度的系统性创新
本案例突破传统产学研合作局限,构建从人才培养、技术研发到市场推广的全链条协同创新模式,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为技术快速产业化提供强大支撑。
另一方面,通过内部激励与外部合作机制的双重构建,形成高效、灵活的专利产业化体系,为技术快速转化为生产力提供制度保障,树立行业标杆。
电话:(+8610)62151281 | 传真:(+8610)62157951
邮箱:ppac@ppac.org.cn
意见栏:yijian@ppac.org.cn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花园路7号,新时代大厦三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