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汽车产业链关键技术研发攻关与产业化需求,以AI智能体应用驱动汽车产业链前沿技术路线导航、创新主体监测与侵权预警,以及技术、团队与项目挖掘、供需匹配与交易估值兑价全链路AI+产业知识产权投资运营模式,线上发动3000余家车企开展专利对接12.8万条次;线下组办京津冀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专场对接活动,发布企业技术需求100余项,AI匹配京津冀32所院校、70个科研团队,“AI+专利”挖掘并发布中国智能网联汽车创新50企业,挖掘院校创新团队20余个,支撑专利技术投资、并购与产业化常态化对接。
一是搭建数字化产业链供需对接枢纽。基于国家专利导航综合服务平台研发上线汽车产业链关键技术供需对接平台,构建科技成果库、技术需求库、创新工具箱等“两库一箱”平台,支持车企获取所属领域高校和科研机构发布的可转化专利资源,一键直连高校和科研机构对接合作,已累计发动3000多家车企参与专利评价3.2万件、收藏专利7.5万件,反馈合作意向次数达2.1万次,涉及专利达十万件以上,累计发布企业技术需求100余项,通过AI智能算法匹配最优专利成果。
二是打造校企AI智能双向匹配生态。联合北京技术市场管理办公室、首都技术协会,举办京津冀新能源智能汽车科技成果路演活动,设置产创前沿环节解析产业技术趋势,依托平台数字化功能挖掘筛选量子计算、智能网联等高校项目路演,累计为57家企业匹配了京津冀三地、32所院校的70个科研团队,并通过智能生成供需匹配单,线上一键发送至相关院校,引导校企直接对接。活动工作组同时编制了《京津冀科技成果供需对接手册》供参与预对接的高校院所、企业、技术转移机构及投资机构开展精准对接服务。
三是“AI+专利”挖掘院校创新团队。汽车是具身智能产业链最大的应用场景与技术落地载体。针对上海浦东具身智能产业园专利产业化投资孵化需求,基于汽车产业链关键技术供需对接平台,“AI+专利”挖掘哈工大具身智能团队,从1793位高校发明人筛选出创新实力强、技术成熟度高、有产业化经验的创新团队,综合考虑团队行业影响力、研究方向、创新产出、产学研合作、技术成熟度、创新活跃度等,遴选出20个“具身智能”创新团队,有效支撑前沿技术项目的精准发现、评价、引入,加速专利产业化落地效率。
四是“AI+专利”挖掘产业链优质企业。联合深圳上市公司协会、华为、比亚迪等举办深圳智能网联汽车投融资对接活动,基于汽车产业链关键技术供需对接平台,研究编制《全球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技术图谱》,挖掘并发布《中国智能网联汽车创新50企业图谱》,上市公司产业资源沿着汽车产业链的专利技术投资与并购。
五是建设前沿技术研发攻关AI智能体。聚焦氢燃料电池关键技术领域企业出海需求,联合国家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中心宁波分中心、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研究构建海外知识产权风险预警模型,搭建海外知识产权侵权监测预警AI智能体,实时监控全球范围内的知识产权布局、竞争与合作动态,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并发布预警信息,生成预警报告,为企业采取应对措施争取时间,降低风险损失。
意义:AI赋能产业知识产权运营
产业专利池是融合产业链上下游专利的储备库,可以有效整合利用产业链创新资源,通过专利分配阀
该案例充分发挥了“大数据+大模型”等前沿技术优势,充分融合应用了国家专利导航综合服务平台聚集的优质公共服务资源,以“AI+专利”为纽带切实将院校专利成果及背后的创新团队、产业链的大、小企业联通,打造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产业知识产权投资运营生态,有效促进了“科技-产业-金融”的良性互动,对于打造AI赋能产业知识产权运营的新场景、新模式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电话:(+8610)62151281 | 传真:(+8610)62157951
邮箱:ppac@ppac.org.cn
意见栏:yijian@ppac.org.cn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花园路7号,新时代大厦三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