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搭建多主体协同创新平台
	
依托国家5G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打造"鲁班桥"成果转化品牌,集成展示发布、路演对接、交易转化等全链条服务功能。平台汇聚政府机构(国家知识产权局政策指导)、高校院所(中科院、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20余家机构专利供给)、产业链企业(9家企业需求对接)、金融机构(闭门资本对接)、技术转移机构(智库共建)五方资源,形成"需求牵引-专利对接-中试验证-投资孵化"的完整转化闭环。
	
2.建立常态化对接机制
	
已连续开展六期“鲁班桥”成果转化系列活动(成果路演、投融资项目路演、专题研讨会等),针对低空经济、量子通信、物联网、具身机器人等多个领域专利项目进行路演对接,打造科技成果转化共同体,有效促进专利资源与产业资本深度融合。已成功举办两期中国移动走进中科院专题研讨会、一期中国移动走进中科院计算所-投融资项目路演专场活动;依托5G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展厅,成功举办中关村“火花”活动之AI+算力专场成果路演活动、中国移动2024年创客马拉松大赛AI赋能知识产权创新发展专题赛、“知识产权赋能新质生产力”——中国移动“鲁班桥”成果转化活动三场成果路演活动。
	
精准对接服务:积极发挥桥梁作用,帮助企业与高校达成产学研合作,并高效对接汇聚的高校院所优质专利资源。
	
构建科技成果产权交易专家智库体系:首批遴选20位来自中科院计算所、软件所、微电子所、声学所及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高校、中国技术交易所、上海技术交易所等技术交易机构的专家,聚焦技术需求对接、科技成果转化路径设计、知识产权运营、金融模式创新等关键环节,为具体项目提供智力支持,助力破解成果转化难点。
	
深化重点领域合作:与中科院建立战略协作机制,共同推进前瞻实验室项目孵化。
	
3.组建联合研发创新平台
	
通过校企共建研究院(中国移动-宁德时代信息能源联合研究院、中国移动-清华大学联合研究院、中国移动西安交大联合研究院),实验室技术攻关赋能产业(中国移动设计院-东南大学联合实验室)、产业链协同创新(5G联合体)等,聚焦前沿技术,实现关键技术突破与产业化应用,推动成果转化落地。
“
点评
破解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难题
该案例系统性地构建了以国家级平台为依托、央企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成果转化新范式,为破解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难题提供了可复制推广的实践样板。
	
一是创新协同机制。整合政府政策指导、顶尖高校院所专利供给、产业链企业需求、金融机构资本、专业机构服务五方资源,形成“需求牵引-专利对接-中试验证-投资孵化”的闭环生态,显著提升转化效率与成功率。
	
二是打造品牌化、常态化运营模式。依托国家5G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打造“鲁班桥”成果转化平台,通过成果转化系列活动(成果路演、投融资项目路演、专题研讨会等),并构建专家智库体系,提供全链条、专业化服务,实现资源高效精准匹配。
	
三是聚焦前沿驱动新质生产力。在低空经济、量子通信、人形机器人、空天地一体等战略新兴领域促成10组重大项目对接及多项深度合作意向(如中科院合作),直接服务国家创新战略。
	
该模式清晰展示了央企如何发挥产业链和创新链“双链主”作用,其资源整合机制(特别是常态化活动与专家智库)、聚焦前沿的路径选择、“科研孵化-企业对接-资本加持”的创新路径(如中科睿芯、启明星辰案例),均可为其他大型企业、产业园区、地方政府搭建转化平台提供直接借鉴。
	
其成功实践证明,通过系统性整合资源、建立专业支撑体系、深化重点领域产融结合,能够有效激活创新要素,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电话:(+8610)62151281 | 传真:(+8610)62157951 
邮箱:ppac@ppac.org.cn
        意见栏:yijian@ppac.org.cn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花园路7号,新时代大厦三层
